从《大陆诗草》感佩连横先生的家国情怀
连横先生生于1878年,童年时即定居台湾台南。十七岁时马关条约签署,台湾沦陷于日本;十九岁时曾到上海圣约翰大学求学,不久后即回台南完婚。但是,美满的家庭生活不能抚平连横心中的痛楚。一群不甘俯首做顺民的人士在彷徨苦闷中以诗浇愁,抒发国破家亡之痛和思念祖国之情。连横与十位诗友结成日据时期台湾岛上成立的第一个诗社一一浪吟诗社。
连横文名日著,开始了他的报人生涯,来到大陆,看到晚清官场腐败萎靡景象,又十分失望。
1912年,35岁的连横第四次前往大陆,行前嘱托家事,做了义无反顾的准备。他取道日本到上海,每日与聚集在那里的悲歌慷慨之士往来,抵掌而谈天下事,纵笔为文,评论当时得失,意气轩昂。1913年,连横为参加华侨选举国会议员来到北京,随后周游全国各地。
《大陆诗草》就是在这周游期间吟成的。
其中《甲寅十月十日》四首如下:
甲寅十月十日(四首)
天安门上阅兵来,万马无声紫禁开。
九派龙蛇将起陆,一时鹰犬亦登台。
秋风故国惊华发,落日昆池话刼灰。
莫说当塗能代汉,本初健者是粗才。
回首金陵一战平,孫黄功罪漫讥评。
国魂飘荡天难问,民气摧残世莫争。
不分英雄多失势,遂令豎子竟成名。
西林亦有南洲望,独向蛮荒老泪横。
乱世人才本最难,沐猴终让楚人冠。
三章约法翻新样,九品威仪复旧官。
白马西来山已堑,黑龙北徙海生澜。
试看周召共和史,生恐鸱鸮毁室叹。
九有传家继夏商,漫言逊位绍虞唐。
祭天已定新仪注,画地空移旧土疆。
三海风云天帝怒,五湖烟雨酒徒狂。
东华夹道多杨柳,应有词臣赋未央。
连横先生在《剑花室诗集.大陆诗草》的自序中写到:“连横久居东海,郁郁不乐,既病且殆,思欲远游大陆,以舒其抑塞愤懑之气。当是时,中华民国初建,悲歌慷慨之士云合雾起,……抵掌谭天下事,纵笔为文,以讥当时得失,意气轩昂,不复有癃惫之态。……嗟乎!余固不能诗,亦且不忍以诗自囿。顾念此行穷数万里路,为时几三载,所闻所见,徵信征疑,有他人不能言而言者、所不敢言而亦言者。孤芳自抱,独寐寤歌,亦以自写其老志而已!杀青既竟,述其梗概,将以俟后之瞽史。”
在《甲寅十月十日》四首中,足可见其“有他人不能言而言者、所不敢言而言者”。组诗中,对鹰犬登台、竖子成名、沐猴而冠、鸱鹗毁室者蔑视并给予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对故国落日昆池、国魂飘荡、民气摧残、英雄失势的境况发出深沉的叹息。秋风故国惊华发、独向蛮荒老泪横、生恐鸱鸮毁室叹、应有词臣赋未央。连横先生把自已摆在局中人的位置上来发抒家国之叹,叹息中更见为国为民的责任和担当。
甲寅年十月十日,即1914年双十节,正是辛亥革命三周年纪念日。这个纪念日,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振奋。此时的中国,军阀割据,乱象横生,生灵涂炭。
在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2月13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2月15日,选出袁世凯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1913年,多省起兵反袁和宣布独立,二次革命爆发。1913年3月25日,孙中山、黄兴从日本回上海,决心武装倒袁,9月1日,顽固效忠清庭的辫子大帅张勋攻入南京,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黄兴等人出逃日本。1913年10月袁世凯当选正式大总统,11月4日宣布解散国民党。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波及中国。同年,多地农民起义均告失败。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等多项法令,限制言论自由,实施独制统治。中华民族正遭遇深重的灾难,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便是《大陆诗草》创作的背景,也是连横先生痛彻心腑的忧患之所在。
回顾两年前,连横先生著有《壬子十月十日》:
三月三,春修禊。五月五,湘累祭。
九月九作重阳,何如十月之十国民呼万岁!
万岁呼,甘驰驱;武昌一战诛东胡,
共和国此权舆,呜呼!共和国此权舆,
慎无内讧外辱为人奴。
这首诗创作于1912年,正是辛亥革命成功一周年纪念日。作者用三月三、五月五、九月九作铺垫,为双十国庆而欢呼。诗中两次强调共和开始了。以此告诫革命者要珍视共和,慎无内讧,避免列强欺凌而沦为奴隶。此时,作者以满腔热忱对共和寄予厚望。
我们再看作者在辛亥革命成功两周年纪念日的作品:
癸丑十月十日
南风终不竞,北斗吐光芒。白璧埋庭时,黄金买议郎。
功名成竖子,冠剑集中央。他日修民史,渐台事渺茫。
这一天,即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正式大总统。昭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南方势力微弱,而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方势力强盛,作者对此深感惋惜。在文武百官聚集,卖官鬻爵盛行的政府里,看不到光明前景。倒令人想起篡位的王莽丧身于渐台的场景。
读连横先生在辛亥革命一周年、二周年、三周年的三个纪念日的六首诗,我们可以读到民国初期的波折。感受到连横先生对革命成功的高度赞扬和继后出现的鸱鸮毁室、鹰犬登台等诸乱象的痛斥和愤慨。这种怅然之情,在之后的《秋日游陶然亭,怅然有感》表现尤为突出。
秋日游陶然亭,怅然有感
凌晨忽不乐,散发走荒郊。鸱鸮鸣在树,磔磔语声嚣。
前村断炊火,瘦狗肆咆哮。行行二三里,重上城南坳。
天地既惨澹,悲风生白茅。鬼气森迫人,燐火战相交。
当时葬花塜,桃李纷飘摇。美人化为厉,碧血犹未消。
茫茫大刼愁,短歌亦无聊。安能酹杯酒,一醉及明朝?
大盗窃国柄,小盗乱市曹。群盗争杀人,磨刀迫中宵。
京师首恶地,车盖盛官僚。朝登新华门,夕入胡同窯。
行人争避道,的的马蹄骄。
欢乐不可再,悲苦来迢迢。安能酹杯酒,一醉及明朝?
赵燕多奇士,悲歌放相邀。美人艳颜色,挟瑟弹六么。
一弹使君愁,再弹使君呺;三弹泪如绠,四座惨不骄。
荆轲今不作,易水风萧萧。酒徒亦零落,筑声久寂寥。
虓虓武士道,重把国魂招。安能酹杯酒,一醉及明朗。
我生多丧乱,抗志凌云霄,提剑来大陆,流血购自繇。
文章遭鬼击,百怪乱呼呶。穷时恣登眺,揽古歌风谣。
芦花惨作雪,白日没昭昭。安能酹杯酒,一醉及明朝?
这首诗首先写出了秋日肃杀的氛围。鸱鸮嘈杂的嚣叫,瘦狗肆意咆哮;惨淡的天地,飘摇的桃李。悲风、鬼气、燐火、花塜,以及化为厉鬼的美人、犹未消散的英厷们的碧血,都营造成那种阴森、凄凉的境界,正是袁世凯专权后国家政治气候的象征。
作者接着写了大盗篡夺国家大权下的乱象。群盗杀人,盗贼乱市井,尤其是在京师,耀武扬威的官僚欺凌行人,白天在新华门内滥权于朝,晚上入窯狎妓,朝纲不振,百姓苦不堪言。
革命的初衷没有了,共和带来的欢乐没有了,剩下的只有无尽的悲苦。那些慷慨悲歌的志士聚在一起听美人鼓瑟。愁烦、恸哭、泪倾如绠,凄惨得失去骄矜。在易水慷慨悲歌的荆轲何在?击筑以刺秦王的高渐离又到哪儿去了?让那些英雄回来吧!让国魂回归吧!
我生于乱世,有凌云霄的壮志。提着剑来大陆,为了追求自由不惜流血。可是面临共和被践踏,百怪喧嚣,所写文章遭到诋毁。此时我来到这里,怀古作诗,对着那惨作雪的芦花和丧失了光明的日子,有什么能排遣我心中的幽愤呢?
读连横先生的这首诗,能调动读者的满腔郁结之气,真有欲歌欲哭的冲动。诗中有四次写了“安能酹杯酒,一醉及明朝?”可见作者因国家被大盗所窃的极度悲苦心情。作者把自己视为中华国民中的一员,把国家的命运置于个人命运之上,真让人感动!
在《大陆诗草》中,我们还可读到很多感慨时事,心系家国,悲悯民生的好诗。我们再来读一读两首诗:
西湖游罢,以书报少云,并系以诗
一春旧梦散如烟,三月桃花扑酒船。
他日移居湖上住,青山青史各千年。
这首诗寄托了对期待故国繁华的失落感。即或在桃花盛开的春天,有美酒相佐,也难抑制对如青山般历史的品味,台湾被日寇占据,大陆前景堪忧。中华民族的深重苦难何日到头呀!
夜入山海关
一关峙山海,万里护风云。
城上笳声急,天边雁影昏。
回头看北斗,挥手指中原。
莫作刀环梦,明朝入国门。
这首诗气势恢宏,内涵深厚。
山海关,是国门的象征。关内外,至今还留有千百次征战的痕迹。回首故国的历史,遥望万里江山,犹有大盗袁世凯劫国,国人还在遭难。对此,不能存在丝毫幻想。不能梦想当今掌权者归还辛亥革命的成果。唯一该做的是用斗争来改变当前局势,促使祖国复兴。
诗中的“刀环”,是“还归”的隐语。典源来自《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传.李广.(孙)李陵〉:
昭帝立,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素与陵善,遣陵故人陇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立政等至,单于置酒赐汉使者,李陵、卫律皆侍坐。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还归汉也。
为避免袁世凯政府的迫害,连横先生1914年冬天回到台湾。回台后,他的另一部著作《宁南诗草》里的《北望》(八首),可以视为《大陆诗草》中《秋日游陶然亭,怅然有感》的后续:
北望(八首)
一、
北望风云暗,东来草木新。中原犹战斗,故国欲沉沦。
岂是唐虞禅,偏生莽卓臣。黄花如可问,愁绝泪沾巾。
二、
不惜民权贵,唯知帝制尊。可怜华盛顿,竞作拿破仑。
国会遭摧折,邦基又复翻。共和才五载,兴废谁与论。
三、
新室当朝诏,齐台劝进笺。文人甘作贼,武士复争权。
豺虎衡途卧,鲲鹏绝海骞。中宵愁不寐,翘首望南天。
四、
玉弩滇池外,金戈越海隅。唐衢真痛哭,蔡泽愿驰驱。
露布传千里,风声遍九区。桓桓诸义士,讨贼莫踟蹰。
五、
白马来盟日,黄龙痛饮时。登坛齐歃血,破坞待然脂。
楚水连天阔,秦云入地奇。更闻巴蜀险,得失系安危。
六、
逐鹿悲项羽,投龟哭楚灵。乌江终不渡,汉水恨难平。
黄屋他年梦,丹旐故里行。凄凉洹上土,枯骨塜中轻。
七、
日月低燕树,云霞绕汉宫。西山方射虎,南海又屠龙。
击楫中流泪,麾戈再造功。群凶如不杀,终恐化妖虹。
八、
国是虽无定,人谋自可臧,同胞争敌忾,大厦免沦亡。
水息鱼龙静,风恬燕雀翔。春江无限好,濯足咏浪沧。
连横先生回到台湾后,一如既往地关注大陆的政治趋向。痛感“中原犹战斗,故国欲沉沦”,以致于“愁绝泪沾巾”(其一)。对于“文人甘作贼,武士复争权”的六君子劝进加以痛斥;对豺虎横卧,鲲鹏惊起的境况表示深深的忧虑(其三)。
直至蔡锷自云南起兵,海内外响应,仁人志士,甘为驱驰;檄文飞传,风声四起,英武的战士们啊!切莫迟疑。勇敢地战斗吧(其四)!在此,作者以满腔热情支持倒袁,对胜利寄予厚望。
1916年春,滇军东进,在四川泸叙一带与袁军鏖战之际,作者以白马之盟、黄龙痛饮、歃血破坞来激励护国军将士(其五)。在战事稍缓,蔡锷病笃之时,又以项羽之恨、楚灵王之失表达对倒袁运动的忧虑(其六)。护国军与袁军的激战,掀起了倒袁的热潮,大大挫败了袁世凯称帝的根基,同月,当了83天洪宪皇帝的袁世凯退位,三个月后,袁世凯毙命。
面对日益高涨的反袁运动,作者以祖逖击楫、统兵北伐、挥戈取胜的气概激励将士们铲除群凶,不让乱国之妖孽死灰复燃(其七)。经过激烈战斗,国是无定,胜负未分。作者仍然寄望于反袁势力周密谋划、同仇敌忾,扶大厦之欲倒;清除世间尘埃,力求安静,保持高洁(其八)。
连横先生本是台湾人士,1895年10月台湾全岛沦陷,在日冦统治下,他在反对日本奴役和在台湾去中国化的同时,仍以大中华的国民自居。
1905年,连横先生便携眷移居厦门,他在那里办了一份名为《福建日日新报》的报纸,以激烈的言论宣传革命排满思想,参与反清活动。 1912年开始的大陆行之后,他服膺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纲领,将光复台湾的希望寄托在祖国复兴上。
连横先生也是著名的史学家,他站在历史的高度心系国家前途,“生根台湾,心怀大陆”,著有《台湾语典》等,并编写了《台湾通史》一书,声名远播。
从《壬子十月十日》欢呼辛亥革命一周年到《北望》(八首)的四年间,我们在连横先生的诗中,读到了欢乐、愤慨、壮怀、忧虑和期许。他始终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联系在一起。可见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革命情操和志士风范。他所著的《大陆诗草》,和他编志修史一样,都已载入史册,成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典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