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斋主 发表于 2014-6-2 15:45

且说重庆的一场“全国诗人笔会”(转)

本帖最后由 诗酒自娱 于 2015-8-5 12:23 编辑

且说重庆的一场“全国诗人笔会”

文/万龙生

据权威媒体报道,前几天,在号称“诗的重镇”的重庆,举行了有全国50余位诗人、诗评家参加的“全球化语境下中国诗歌的原创力研讨会”。与会者展开了“唇枪舌剑”式的讨论。据说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这50余人就把“朦胧派之后形成的各个流派的原创诗人都一网打尽”了,“诗会的质量在全国看来也是非常高的”。那么我们能不对其寄予厚望吗?其实,这个论题就莫名其妙,什么是“全球化语境”?这个“语境”到底与“中国诗歌的原创力”有何关联?有谁说得清楚啊?柏桦可谓一语中的:“诗歌其实是没有一个全球化标准的”,那么“全球化语境”又何在?这样的讨论于诗歌何益,与重庆何干?令人不解的是,既然把重庆尊为“诗歌重镇”,为什么从报道看,重庆市作协和主办单位寥寥几位负责人倒是前往捧场,却鲜见重庆重要诗人的身影?是不是主事者太过谦虚了?或许果真是“外来和尚好念经”?从两家主流媒体浓墨重彩报道的这些大家们的精彩发言来看,很少有什么高论能够鞭辟入里,让人们闻之提神解惑;有些甚至莫名其妙,毫无意义。有的完全经不起推敲,甚至违背常识。谓若不信,试举几例:“全球化语境就是不需要翻译,读者就会感动。只要诗意永恒,任何人都能领悟。”——我实在闹不明白,像我这样的外语盲,不经过翻译,怎么能领悟普希金、歌德、雨果、济慈等等伟大诗人作品中永恒的诗意?这样就轻而易举把“全球化语境”解释清楚了?那还需要如此劳师动众,花钱出力,来一本正经研讨不休吗?“我们的语言本身就有原创性。汉语本身就带有诗性、形象性。我们的原创性就是从汉语中产生的。”——照此说来,那个“全球化语境”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呢?这次研讨会不是闹着玩儿吗?再则,一种语言“本身”有什么“原创力”可言呢?语言不过是一种工具,离开了使用者,可能具有什么“原创性”?退一步说,我们承认这个判断,那么若是把“汉语”置换为别种语言,不也一样“放之四海而皆准”吗?“只要你生活得有诗意,哪怕你不写诗也可以成为诗人。”——我们换一句话说吧:只要你会讲故事,哪怕你不写小说,也可以成为作家。或者:只要你心中有画面,哪怕你不画画,也可以成为画家。或者:······这样对不对?那还要艺术家们干嘛呀?“诗歌与大众永远有隔阂。”   ——是这样吗?那些流传至今的优秀诗篇不是深入人心,永垂不朽吗?与大众有什么隔阂呢?是不是以高踞于大众之上的精神贵族自居呢?是不是为自己写不出那样的好作品找借口呢?别说早了,就是朦胧诗的几位代表人物,他们的佳作与大众也没有什么隔阂。坏就坏在“朦胧派之后形成的各个流派的原创诗人”们的确泛善可陈,出此言者自己与大众有隔阂也许不假,却偷梁换柱,说成诗歌与大众有隔阂!有就有吧,要是自认高明,高贵,高雅,也不打紧,可千万别把诗歌绑架了,把你,你们就当做诗歌的化身!“在座的很多诗人都已经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力的。”——不知这样说依据何在?还“很多”呢!还“很有”呢!会上倒是有人说,“中国古代诗歌早已具备全球化的特点”,国外很多人都能读懂李白、杜甫、陶渊明的诗歌。“在座”诸君也许听着同行的吹捧很受用,不会脸红的,但是他们谁能望那些前贤项背呀!好了,如此种种,不必再举了。要知道,这还是老记们择其要者而取之,那些“唇枪舌剑”中不知还有些怎样的高论!这次“质量在全国看来也是非常高的”研讨会算是收场了,给重庆留下了什么呢?我不能不怀疑,通过这次活动,“推动重庆文艺事业的繁荣,增强重庆文化的软实力”的美好愿望会不会落空呢?


891 ╟ ╟ ╟

大海 发表于 2014-6-9 17:09

本帖最后由 诗酒自娱 于 2015-8-5 12:23 编辑

批驳得好。现在就是有些扎势的人,卖弄的人,沽名钓誉的人,互相吹捧的人。

219 ┽ ┽ ┽

大海 发表于 2014-6-9 17:11

本帖最后由 诗酒自娱 于 2015-8-5 12:23 编辑

这些龌龊的人走在一起,不知中国的诗歌走向何处!

105 ⅱ ⅱ ⅱ

我是铁骑兵 发表于 2014-6-21 14:46

本帖最后由 诗酒自娱 于 2015-8-5 12:23 编辑

路过,支持一下

362 ザ ザ 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且说重庆的一场“全国诗人笔会”(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