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后可查看更多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诗酒自娱 于 2015-8-5 12:24 编辑
平凡中的感动 题记:对娜夜的一首诗歌——《母亲》的浅析 乍读娜夜的诗歌,就被深深吸引,就为她过人的才气所深深折服。在阅读的过程中,竟有了想给她的诗歌写点什么的冲动,对于我来说,这似乎还是第一次。思虑再三,终于下定了决心,选择娜夜的一首《母亲》的诗歌,尝试着做一番浅析,一来表达我对她由衷的敬意,二来也可以与同好者相互交流,而如遇方家指点,则更是一件幸事。
这是一首写给母亲的诗歌。作者并没有从正面出发,描写母亲的形象如何如何,也没有从正面,或者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讴歌母爱的无私、伟大、神圣,而是截取了生活中的一个小场景,把它上升到了诗意的高度。如果要说到诗写技巧,那么作者可谓是独辟蹊径,充分展现出她于平凡的生活中,敏锐地捕捉诗意的能力,再加之对语言的组织和掌控能力,使这首小诗,真正突出了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让一首小诗,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通篇诗歌只有短短的十四行,共分为五个小节。作者是这样起笔的“黄昏。雨点变小/我和母亲在小摊小贩的叫卖声中/相遇”,平实、简练的语言,写明了时间(黄昏)、地点(市场)、人物(我和母亲),以及天气状况(雨),这简单的几句话,为整首诗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能源于什么——/母亲将手中最鲜嫩的青菜/放进我的菜篮”,作者将镜头拉近,给我们交代了这样一个细节,一个生活当中似乎是司空见惯的场面。这几句写实,让大家有身临其境之感。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这里面包含了很多引申出来的情感:一个母亲,愿把全天下最美好的祝福送给自己的孩子,而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馈赠,“最鲜嫩的”,也是最最美好的,不是吗?“母亲!”,这一声发自心底的称呼,被作者单独安排为一个小节,并且在后面加了一个感叹号。显然,母亲的举动,深深触动了作者。此刻,作为母女二人情感的呼应,这一声称呼,洋溢出作者幸福、温暖、感动,或者感激的心情,也让读者的心,一下子就热了起来。
“雨水中最亲密的两滴”,因为有了第一小节中的伏笔,所以这一句来得一点也不突兀。这一句,拓展了诗歌的境界,使我们有渐入佳境之感,而那种温暖的情绪,继续蔓延。“在各自飘回自己的生活之前/在白发更白的暮色里/母亲站下来 / 目送我”,一个“飘”字,堪称妙语,既形象贴切,又暗含对母亲的不舍,暗含人世苍茫,或者身不由己的一丝无奈之感。接下来,把母亲白发的白(作者看母亲的这一眼,眼神中透露出的深情,尽可想象。)放大,并且说明与母亲分手,母亲目送我离去的场景,而此时,我们的一颗心,或者在女儿的身上,或者在母亲的身上,就不得而知了。
“像大路目送着她的小路”,这句诗让人拍案叫绝,我想,这句就不用我多做解释了。 “母亲——”,这是诗歌的结尾部分,作者再次把这个世间伟大的称呼,单独作为一个小节,再一次的呼喊,使情感的升华也达到了高潮。请大家注意,作者在通篇诗歌中这两个“母亲”的运用,第一个在后面加的是感叹号,而最后一个后面,加的却是破折号,也就是说,同样的两个字,其语气、情感,还是有明显的不同,而唯独后面的一个,意味更加悠长。
以诗歌的名义,向娜夜致敬!就此搁笔。
附上作者的原作:
◎《母亲》
作者:娜夜
黄昏。雨点变小
我和母亲在小摊小贩的叫卖声中
相遇
还能源于什么——
母亲将手中最鲜嫩的青菜
放进我的菜篮
母亲!
雨水中最亲密的两滴
在各自飘回自己的生活之前
在白发更白的暮色里
母亲站下来
目送我
像大路目送着她的小路
母亲——
再贴上一首娜夜的代表作,以飧读者。
◎《起风了》
作者:娜夜
起风了 我爱你 芦苇 野茫茫的一片 顺着风
在这遥远的地方 不需要 思想 只需要芦苇 顺着风
野茫茫的一片 像我们的爱 没有内容
105 Φ Φ 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