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介意《我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之一
http://www.xlkf.cn/data/attachment/forum/201601/17/031940v5l1o1zp0xf00130.jpg插画设计:胡云琦
请别介意《我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以诗论诗兼谈余秀华诗歌及其它
文☺胡云琦
想和睡,就像南半球与北半球的时差
比如郭美美穿过大半个中国的劈叉
就是人格同大字的躺下
挂羊头卖狗肉,并非真的难辨真假
比如西瓜,外表的绿与内心的红、组成西瓜
好与坏、包装的再厚都蒙骗不了鉴别的行家
能吃的不能吃的到最后都要给出回答
谁不爱那甜得流蜜的红色月牙
在梨园,微信的大风轻轻一刮,一个
久战病魔的女子,仅仅挥了一下文字的钉耙
就把许多大家名家弄傻,春天来啦,她
诗歌里的火药、突然像她家乡油菜花的爆发
在此之前,没有谁在意过,她是怎样无助
孤单于黑夜的悬崖,呆呆地看她梦中的沙拉
——原载:推敲记《拍拍西瓜》 作者:胡云琦
关于余秀华、关于“余氏分行”的文字;我最初下笔,是从这首短诗开始的。诗歌在《中诗网》现代诗论坛发出后,很快就收到了诗友孟杨给我的留言,她在留言中说:“余秀华作为一个残疾人能用诗歌吟唱生命,很值得我们敬佩!上天是厚德的,会给无路可走的人一条生路,我衷心祝愿她能活出尊严!”(孟杨语)
常言说:观其鼓、不如听其鼓——从相片与现场朗诵录像上看、诗歌《我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原创诗人余秀华,诚而言之:真不如看看景区路边结群的猴子戏耍。整个一半老徐娘,行动不便,其貌不扬,说起话来嘴角抽搐、发音不清;看一眼都会觉得头皮发麻。我们看她什么,皮囊之外;我们怎样去看这个完整意义上的余秀华?青春、美丽可以被更青春的美丽瞬间秒杀。然而,余秀华之后却很难再有第二人通过一“睡”名扬天下。所以,我便不得不叹服“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这句古话。
——余秀华走入大众视野、是通过2014年12月,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的全国唯一的中央级诗歌刊物)《诗刊》社热心编辑们策划的、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包括余秀华在内的五位诗人的朗诵会。此后,关于诗人余秀华的各种相关媒体报道接踵而至,一时间反响哗然。常言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余秀华热现象的出现,似乎在正在解冻的中国诗坛刮起一股清冽的春风。她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她的家乡——依山傍水的横店村。知道了在当今节奏之快、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得令人眼花缭乱的东方大国,还有这样一个来到地球就开始于与病魔作战的瘦小女人,还在坚持着追寻精神文明并且热衷于翻新诗歌。
于是乎:交流的、慰问的、采访的一时间探访者纷纷。带来了温暖,鼓舞;也带来了骚扰和细菌。客流震波造成的直接损失就是她们家的兔子都死啦!。有人被她的诗歌震撼的目瞪口呆、并加以美誉为:“中国的艾米丽迪肯森。”幸好没有人把她比作加拿大著名女小说家、诗人、文学评论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谈到"余诗”——“余氏分行”《我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让我想起了阿特伍德的经典名作《“睡”之变奏》
我愿意看你睡觉
这也许从没发生
我愿意看你
睡觉。我愿意睡觉
和你,进入
你的睡眠当它那光滑幽黑的波浪
翻卷在我的头上
我愿意和你穿过那片透亮的
摇曳着蓝绿枝叶的树林
带着湿漉漉的太阳和三个月亮
走向你必须下去的山洞
走向你最强烈的畏惧
。。。。。。。。。。。。
在这里,诗人的旖幻式倾诉是从现实出发的:从“我愿意看你睡觉”到“我愿意睡觉\和你,进入你的睡眠......”简洁洗练的诗歌语言于自然转折中瞬间入场;接下来的达意: “......当它那光滑幽黑的波浪\翻卷在我的头上\\我愿意和你穿过那片透亮的\摇曳着蓝绿枝叶的树林\带着湿漉漉的太阳和三个月亮\走向你必须下去的山洞\走向你最强烈的畏惧。更是情景交融、惟妙惟肖。其清幽如入梵境,韵律若聆听神曲的内在节奏仿佛潺潺流水,层层递进,缓缓四溢,读之陶醉、恰浴温泉。阿特伍德在接下来的段落中这样写道:
我愿意给你那银色的 树枝,这小小的白花,一个
将庇护你的字
从你忧虑的梦的中心,从忧虑的
中心。我愿意跟随
你踏上那长长的阶梯
再一次并变成
载你归来的船儿
精心地,一朵火焰
在两只捧着的手中
你的身体躺在
我的身边,而你进入它
轻柔的就像吸进一口空气
我愿意是那空气
在你的身体里仅仅
呆一会儿。我愿意是空气不被注意
又那样必需。
——1981(沈睿 译)
最早看到这首诗歌,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当年就刊登在天津先锋诗人主办的内部时报上。《“睡”之变奏》带给我的欢喜,从初读到念念不忘熟知能诵一直珍藏至今。
“睡”是必须的。
“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余秀华《我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节选)。
读过阿特伍德的《“睡”之变奏》,许多年以后;再读余秀华的诗歌《我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就不难看出余秀华诗人的创作手法与阿特伍德的诗歌风格迥然不同。一种是唯美飘逸、小资情调的曼妙抒怀,另一种却是困兽挣扎似的忧伤呐喊。下面、谨就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等作品,谈谈余秀华的诗歌: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虽然我本人并不十分喜欢“余”诗,但是出于好奇、关注、参与争论、评论等诸多因素,我还是在她的博客里近乎通读地浏览了她的“余氏分行”。博主余秀华在她过去的博客空间里有一个分身诗意的名字“云端梦呓”
现在,换成了余秀华。而“云端梦呓”这四个字、其实已基本上概括性地浓缩了她的诗歌理想与精神寄托。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看到她的诗歌结构、基本都是超脱环境所限,冲破尘埃上升到云端的文字。是以幻觉中的情绪宣泄,来完成现实中无可完成的实际转折。(这里边不包括他的骂人文字)
比如《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首诗,在博客上被余秀华归纳在她的《10个,我意淫的男人》里。她在《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中开门见山,毫不遮掩、直抒胸臆地写道: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乔治·戈登·拜伦说: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月光落在左手上》和《摇摇晃晃的人间》两本诗集的同步出版面世、使余秀华从旌旗林立,浩如烟海、多如牛毛的诗歌写手中脱颖而出;迅速走红。她的诗歌、给地球上拥有十四亿人口的文明古国带来了什么?是圣水还是福音??其诗歌信息的快速传递所引发的轰动效应;给盲目随从、追星捧月的读者带来了什么?是堪称珍品的上上佳肴还是难以下咽的粗野糟糠?这一次文学地震、余震,海啸山崩之后;人们对文学作品的审视、重审的审美理念,会不会因此改变?一切的一切都指向未知。呜呼哉:看似渺茫,实则渺茫......
文学创作是圈子里的事,余秀华的诗歌是余秀华的事;用余秀华自己的话说:“因为我自己写诗歌,别人看怎么读,是别人的事情,与我没有什么关系,我只是把自己的诗歌写出来大家看。你们说好说坏,都是个人的看法,个人的看法是不一样的,这个无所谓。”
(未完待续)
总之,余秀华的诗还是有一定可读性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