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水诗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渝水诗刊
查看: 687|回复: 1
收起左侧

《佛灯》高悬,诗路徜徉

[复制链接]

63

主题

305

回帖

1

精华

论坛贵宾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3-9-6
最后登录
2020-4-5
在线时间
519 小时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3-12-10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后可查看更多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佛灯》高悬,诗路徜徉
                             文:赵历法
一盏诗歌的《佛灯》,照耀着三个沉稳豪放的诗人,矫健地走在浩浩诗路上。
英汉双语诗集《佛灯》是杨鸣、流泉、国永三位诗人合力呈献给诗坛的又一力作。三种不同风格,语言各具特色的诗歌,把我带进了一个诗意恣肆的诗歌国度。漫步《佛灯》诗情画意的诗歌绿草地,尽情享受着诗歌那温香艳玉的愜意和感慨至深的顿悟。
1
诗歌,最能感天动地,可以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也可以让人欢欣鼓舞、健康向上,同样可以让人反思深省、奋发图强……我正读着这样一首诗,它可以令无数华夏子孙缄默无语、心尖滴泪,“那酸酸楚楚的滋味/穿过鼻孔,痛在心底”。这就是诗人杨鸣的诗《一个野山梨》:
这些年古朴的山乡被风吹绿
他们一个个都进了城
买了房,聚了妻
唯有母亲累弯的脊梁
再也伸不直
佝偻得像个野山梨
老大传给老二
老二传给老三,老三……
一圈,一圈
又回到母亲手里
那酸酸楚楚的滋味
穿过鼻孔,痛在心底
一个被儿女们吮尽乳汁和心血的母亲,风烛残年“佝偻得像个野山梨”,被“老大传给老二/老二传给老三,老三……/一圈,一圈”像传皮球一样传来传去,那诚惶诚恐而无助的神态,让我捧着诗集的双手颤抖不止,一股“酸酸楚楚的滋味”,顿时“穿过鼻孔,痛在心底” 一首欲哭无泪的诗,久久久久地刺痛我的心,也必将刺痛每一个读者的心。
金蚀灵魂,我们的民族已经麻木不仁。有众多的子女,年老多病的父亲或者母亲却无依无靠,礼仪之邦的民族,这样的事竟然层出不穷。当下,很多人为子女可以用钱把贵族学校堆起来,可以在赌桌上一掷千金,开豪车包二奶,就是无暇探望父母,也遗忘了父母的养老金,甚至视双亲为陌路人。他们完全忘了“那些年天上不落/地下不生/久旱无雨/一家人相依为命/靠野菜充饥/一天母亲带回个野山梨/老大传给老二/老二传给老三,老三……/一圈,一圈/又回到母亲手里”,那养育之恩手足之情却沉没在当下衣食无忧的物质社会。
《一个野山梨》,就像一记宏亮的警钟,在物欲横溢的赤县上空久久回荡,那诗意悠扬且内蕴沉郁的旋律必将唤醒那些良知、良心尚存的人们。
孝道与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守孝的第一君主舜,就是尊老敬老养老的典范,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孝道早已深入人心。虽然,曾一度迷失于盲目的崇金思潮,但我们的祖国和很多有知之士,在迷惘中反思,孝道之风又悄然吹拂神洲大地,感恩之心日益回归。不少城市还专建了孝文化广场,尊老敬老养老的宣传画布遍街头,孝文化春风一样深入人心。诗人杨鸣的另一首《缺失》的诗恰好从另一侧面印证了这一复苏的社会现象: “曾经喂养我童年的野菜/因为自身的绿/成了城市餐桌的上品/我看见,那么多人/接踵而来/寻找生活缺失的养分”。当然,此诗并非特指孝文化的回归,这是一首主旨宽泛的诗,何种理解都在情理之中,因为是“寻找生活缺失的养分”,现代人生活中缺失的养分太多太多。
诗人杨鸣的诗流淌着一条悲悯的人文关怀的大河,而这条河流多数时间都十分凝重,流速缓慢,载不动沉重的生活之舟。“——你仰天凝望/可是炉堂的烈焰拔节了高搂/还是毛孔渗出的盐粒/晶莹了岁月?”(《老窑工》)。“炉堂的烈焰拔节了高搂”,更是“毛孔渗出的盐粒/晶莹了岁月”。只不过,这高楼是别人的,而“毛孔渗出的盐粒”才是老窑工独自拥有。老窑工“早已嵌进生命的沙砾”般的命运,在夏天高出自然酷热几十度的高温下“与时光挤压,在火中燃烧”的劳作,道尽了老窑工生活的艰辛。虽然,诗中没有过多的细节呈叙和语言的烘托,诗人那颗关注、同情底层民众的悲悯之心却跃然纸上,灼灼一腔热血感动着读者。
诗人杨鸣的诗,很精短,却有着非常深厚的内涵,外延较为广阔,其人生感悟中透出绵绵不绝的思辨情绪和自信的力量。《流星》“瞬间的耀眼/像一道撕裂的伤口/滴着血……”,诗人想到和感悟到的是“我愿把它收藏在一盏灯里/慢慢释放的光/点亮一生的孤独”。把一种十分常见的自然现象,转换成人生感悟,这是诗意点燃的智性之光,这样的诗意情怀,自有一种自勉自励的人生信念和奋搏的勇气和力量。《登山》的过程仍是这样心智和感悟的体验:“血红的夕阳/倒映在长江的碧波上/染红了江面/一位老者与我调侃/‘看,与赤色的朝霞何其相似’”。夕阳似朝阳,人生豪迈志在千里以外。
,往往在不动声色中道出了人世沧桑和人生的真实感悟。很多事,很多人,往往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没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比如说“叶落归根”,有多少人真正懂得其中含义。诗人有一首写《秋风》的诗:“风/穿过原野/亲吻林间的每一片叶子/树叶依依不舍地在秋风中/坠落一地//是的,除了风/没有谁真正懂得叶落归根的含义”这仍然是一首较纯粹的咏物诗。但,我怎么读诗人都是在暗喻一种人生,正如诗人所说:
除了风
没有谁真正懂得叶落归根的含义
                               ——杨鸣《秋风》
是啊,除了终身漂泊的人,一生落魄他乡的人,历尽沧海桑田生死两茫茫的人,谁又能真正深知叶落归根哪刻骨铭心的内涵呢。
诗人在诗中《垂钓》的不是魚,同样是一种心态:“把嘈杂、浮躁、挤压和痛/撒向黄昏的湖面”。现代都市人,或多或少都身陷物嚣尘上的世俗生活的功利之中,有些浮躁难安。
《凄艳的花》《春草》歌颂的是一种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且诗语干净优美意境清雅悠远。
杨鸣的诗大都很美,意象、语境极佳,《听雨》、《独钓黄昏》、《巴山月》、《童年的船》正好作了这方面的对接。
2
与诗人流泉素未谋面,但我知道: 这个瓯江中游丽水城中的诗人,已经走出浮躁喧嚣的尘市,静静地坐于远离物欲横流的内心世界,冷静而客观地打量和思索自己的中年;并给自己中年以前的历史一个公允的判断和评语: “尘埃与稻谷一样多/羞耻与荣光一样多”。由此看来,流泉的人生经历繁花似锦,也有杂草间生: 物质拥有尘埃与稻谷”,精神上同时获得了“羞耻与荣光”。一个诗人能有这样丰富的人生经历,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将是中年及以后岁月可资借鉴的人生经验。流泉毕竟是一个睿智而成熟的诗人,有着自己乐观而健康的人生态度,走过的路,就给它竖一方里程碑,功过荣辱仅仅都是旅程插图,既如此,就为过往岁月“画上一个句号”。喜怒哀乐也好,铿然有声和曾经的失意也罢,都将归于记忆。“在翻过去的一页里,风和流水都是插图/我有心为此画一个句号/让悲欣归之沉浮/让誓言和怨言,都归之于/夜深的寂静”(《中年书》)。下面更是《中年书》的继续:
是的,人生至此,已把多余的感动
交给了木头
已把第一根白发的意义
重新续写。芦花飞起来的时候
我相信了锯木厂的轰鸣
相信了一朵小波澜的无言,和安静
我写下的文字
抹去了前身之重,因而,我拥有充分的轻之理由
和,疲惫后之憩息
这样的时光,我己满足
至此,已无须我笨嘴拙舌地聒噪,诗人的生活态度和诗行修为,读者已了明于心。我们还是继续欣赏诗人的其它优美的诗歌吧:“看见的,都是岁月用旧了的/看不见的是此生乐于沉浸的/它们,令我心安,并在一万遍消受中/忽略了生死”(《山水赋》)。一首咏山吟水的诗,竟道尽宇宙万物的真谛。从社会学的角度解读,芸芸众生,多为事物表象所惑,以为览尽世间百态,观尽人间春色,殊不知我们所“看见的,都是岁月用旧了的”陈谷子烂芝麻。其实,宇宙万物那些“看不见的”部分往往是事物的根本:比如,泥土深处植物庞大的根系,才是植株生存的根本;比如,海平线以下的冰山,才是冰山的全部真实;比如,地下深埋的基石才是万丈高楼的基础;比如,穷乡僻壤那些缺衣少食的孩子在残垣断壁的学校,大冬天提着残缺不全的火盆站在凸凹不平的土坝集合,以及棚户区的农民工一家三辈人挤在10平方米的窝棚里艰辛度日,这才是社会底层民生的真实生存现状……这些才是世间万物“看不见的”部分,离开了这些“看不见的”部分,很多事物必将消失,或仅仅是以偏概全。关注这些“看不见的”事物,是诗人“此生乐于沉浸的”,并在这样心安理得的状态下,才能“忽略了生死”。 因为外部之美,只是为这个人间带来了锦缎/而真正打通灵魂的,是形而下的血脉/血脉上小树林一样生长的骨骼(《山水赋》)。咏的是山水,感悟的未必不是世间万物和社会万象。对照《如此经历着生活》一诗阅读,就我个人而言,更具有这样阅读和领悟《山水赋》这首诗的理由了:“如此经历着生活,以一个无知者/承受厄运和磨难——”(《如此经历着生活》),“如此经历着生活”,旨涵的生活领域太宽,我在此仅指涉社会中一个自然人避不开的住房一事:“以一个无知者/承受厄运和磨难——”这有两层含意,首先是一个普通市民谁能知道土地的真正交易内幕,和楼盘放号及购(交)房合同直至拿到住房钥匙和房产证,其间的手续和过程,谁又事先心中有数?其次(这里略去刚走校门的大学生和刚步入社会的小青年,这都是无力奢望独自拥有窝居的阶层),谁又能预先知道开发商一房几卖的伎俩和豆腐渣工程的质量等等问题。所以,在这一生活领域,我们都“以一个无知者/承受厄运和磨难——”。既使如此,我们很多人却麻木无知,犹如一截木头浑然不觉“锯木厂的杀戮,隐匿了/木头的痛”(《如此经历着生活》)!而理智的诗人,却“惊惧这一刻的颤栗,许多恐慌/变得真实/杯弓蛇影,不断浮起”(《如此经历着生活》)然而,任你多么睿智和理智,在这一庞大且暂无止境的社会现实中,也只得“像一枚蛰伏的无花果/隐匿了前世的安宁,和/恬淡”(《如此经历着生活》)
人生之旅,诗路悠悠。尽管世事多艰,诗人自己也认为身陷其中《我就是那个不合时宜的人》,但,诗人认为每一天都在自己理想人生的《途中》。当星光淡去,旭日东升,新的祝福必将属于新的征程。一个人要胸怀大志,事业家庭,甚至国计民生都在心中,诗人流泉就是这样一个“怀了江山”的人,且一生誓必遵循自然法则和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做一个安分的人”(《途中》)。
而且,诗人常怀一颗平常心,所以,诗人是一个非常幸福的人。在当下浮躁的物化社会,诗人善于做生存态势的减法,他减去一切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行为,名利也好,物质也罢,删繁就简,他认为只要“有山水,有不曾放弃的故乡/有累了可以停靠的码头/有风吹芦苇激荡的无边的喧响/有布衣和素食/有小生活和小梦想”就行了,别的什么都不重要。尽管“半生浮华舍去/臃肿的行囊舍去”,诗人仍然“是一个富有之人”,只因“最艰难的日子,具备了‘舍与不舍’的勇气”,所以诗人是一个幸福的人。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诗人那样“学会了在漆黑的夜里围绕父母的身边/与童年谈谈心/与一路走来的星辰和明月/互道一声好”,相信“这一生,能这样活着或者死去/我就是幸福的(《做一个幸福的人》)。
诗人流泉优美而富内蕴的诗还很多,如《草字头的春天》《看》等等,在此略过不叙。
3
关于诗人乔国永的创作,我首先想说的是一首叫《静夜思》的诗。未经诗人允许(我与诗人至今无缘相识),我就把诗人的这一首诗,看作了其代表作。这“代表”有两层意思:一是诗人乔国永其人;二是其诗艺。要认识诗人乔国永,首先是看他的人生态度和思想。从《静夜思》一诗,我们看见的是诗人对世界的认识:“夜色与明亮,静谧与喧嚣”,可说是当下中国社会改开放以来存在的勿须讳言的一种社会现象。先进与落后,科学与愚昧,前进与倒退,真理与谬论,腐败与反腐,清廉与秽政……安世济民与沽名钓誉,安贫乐道与贪财好色,安家乐业与贪得无厌,安富恤贫与贪赃枉法,实事求是与弄虚作假等等社会现象杂存,且模糊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甚至影响着人们的正常思维和言行。而对这一切,诗人认为只要“拉上窗帘,/对外面的静谧和夜色虔诚一拜,/我感觉到身体里涌动着一种温暖、/一种想要臣服的渴望。”身陷浊世,不能沉浊扬清,绝不同流合污。诗人说,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就用这‘幽暗的宁静’和至纯的意念/引导我们露出人之初的纯真本性”。
另一首叫《瓯江缘》的诗,从另一角度也印证了诗人的人生追求和处世态度:“我的孩子也会像他的父母一样/学会宽恕和感恩,学会/在物是人非和潮起潮落的迁移里找到幸福。”
源于诗人“人之初的纯真本性”,诗人总是从好的一面看待社会事物和人间百态。
从意旨的表达看,这首诗不疾不缓的语速泄露了诗人的创作风格、抒情策略和语言修为。
口水话混淆了当下诗坛,诗人乔国永能独善其身,以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抒写,能做到不前卫不落套走自己的创作之路,这是诗人的可贵之处。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万花简式的社会,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诗人总是不停地反思和追寻。村庄一样纯朴敦厚的民风哪去了?古道热肠的俠义之行竟被商业化,金钱已让人心锈蚀!置身其间,诗人乔国永毅然决然地“从城市出发,一路寻找念叨已久的村庄,/带着父辈逃离村庄后的愧疚/和我经年蓄积的对山水、平淡、宁静的敬畏与渴望”,诗人要走出喧闹纷乱的城市,去“寻找念叨已久的村庄”。这“村庄”其实就是美好的代名词,是优良传统的喻体,向“村庄”出发,“经过的每一座村庄我都要用泪水做下标注,/因为他们能给与的都比我想要的多得多”。是啊,很多人也在刻意追求物化心理的“瘦身”,却苦于没有正确的“减肥”方法,因而长期囿于一种矛盾的心态,甚至终身深陷其中。然而,诗人乔国永却做到了,因为他有一颗淡泊明志的心,一路上都是“我经年蓄积的对山水、平淡、宁静的敬畏与渴望”。
                    
                                 4
合上诗集,三位诗人仍不愿离去,他们或笑而不语意犹未尽,或诗语潺潺音韵悠扬……有一点竟出奇地一致:他们诗歌较为传统的抒情方式与诗语新颖独特的融会贯通的精妙,让我无以忘怀。
                                                         2013-12-6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910

回帖

0

精华

论坛贵宾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3-9-9
最后登录
2014-8-17
在线时间
406 小时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3-12-31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祝元旦快乐!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渝水诗刊 ( 粤ICP备16121829号-1 )

GMT+8, 2024-5-19 21:28 , Processed in 0.07701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