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版主
- 阅读权限
- 150
- 注册时间
- 2013-9-6
- 最后登录
- 2022-6-18
- 在线时间
- 3047 小时
|
楼主 |
发表于 2013-9-14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这几种种诗体都有行数的规定,但是这并非唯一的要件。除了规定的行数外,还得完全符合节奏与韵律的规范。正如仅仅是七言八行,而不讲平仄、对仗的作品,决不能叫做七律。在符合行数规定之外,节奏上既可以采用整齐式,也可以采用参差式;至于韵式当然也可以任意选择,甚至还可以容许无韵的“素体”。这是与古典诗词中的各种固定诗体大异其趣的,在创作上给予了诗人极大的自由。因此,叫做“固定诗体”似乎不太合适,那么暂时称为“约定诗体”吧。
经过近百年的实践,采用新绝句、八行体、十四行诗这几种诗体,诗人们已经创造出许多精品佳作,而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可以说,格律体新诗中这种“约定诗体”,其条件已经具备,必将日益成熟。 以上三种诗体,如前所述,其行式、节式(新绝句也可以分为两个二行节)、韵式都是有许多变化的,远非千篇一“律”。
下面分别简述之:
1,四行体:一般是齐言等步整齐式,也可以是节内对称的参差式。
2,八行体:一般是齐言等步整齐式,也可以是参差式甚至复合式,分节有多种方式,例如四四,二二二二,一三一三,三一三一,二四二等等。
(附)岸柳倒影体,这是八行体的一种特例,值得介绍:
说是遥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遥远的海的相思
这是戴望舒的《烦忧》,奇妙的是,第二节是第一节的倒置,石天河先生给这种诗体取了个形象而优美的名称,称做“岸柳倒影式”,目前有不少成功的仿作。此体如戴诗采用“交韵”,效果最好。
这种样式其实不限于八行体,胡乔木的《仙鹤》上节22行,下节完全倒置,非常奇妙。
3,十四行体:
A,外国原式:严格按照外国十四行格律操作,一般是五音步,按四四四二(意大利式)、四四三三(英国式)分节,按其原式每行压韵。其他许多变体(如著名的“欧根.奥涅金诗节”)就无须一一考虑了。
B,按照中国格律体新诗规则操作,其行式、节式、韵式可以产生许多变化,因而形成各种整齐式、参差式和复合式的十四行诗。
在以上例诗中,八行诗和十四行诗都有,可以参看。
此外,还要补充说明几个问题:一是关于各种民歌体作品。中国各地、各民族都有多种民歌流行,如四句头、五句头山歌,青海“花儿”,陕北“信天游”等,诗人们也有采用这些形式创作的作品,这在体例上与格律体新诗有所不同,应算“现代”格律诗家族的一员。二是“汉俳”这样的引进诗体,历年来也有诗人尝试,因为一则不甚普遍,缺乏优秀作品的支撑;二则其行式类似古诗,不是口语节奏,所以就没有列入。三是其他约定诗体的可能性。比如介乎新绝句与八行诗之间的六行体,也不失为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诗体。目前,至少着意试验六行体的诗人有梁上泉、杨明、李忠利,他们都有六行诗专集行世,梁上泉就命名为《六弦琴集》。但是从应用的广泛性来看,还远远不如那三种诗体,姑且不予列入,且看其日后的发展趋势再行定夺。
结语
行文至此,完全可以证明,运用整齐式,参差式,复合式这三种体式,再加上四行诗、八行诗、十四行诗这些”约定诗体”,可以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由诗人创造出无数种不同的新诗格式,应该已经没有怀疑的余地。即便是一种完全一样的格式,比如一首九言四步的八行诗,也还可以因为压韵或组节方式的变化而形成差别.
经过几代诗人,理论家的艰苦努力,今天,我们终于可以毫无愧色地说:闻一多先生当年提出的创见(“新诗的格式是层出不穷的”,“新诗的格式是相体裁衣”),如今已经由大量的创作得到了证实,也找到了具体的操作规律。格律体新诗走过坎坷漫长的道路,发展到今天略具雏形的地步,能够这样展示其谱系,已经差强人意。当然在理论上,还大有继续深入与扩展的余地,创作上更没有止境,需要我们努力创造更多的精品。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其发展,最终结束现代汉语没有与其匹配的诗歌格律的尴尬局面。
|
|